10月14号,以“对外开放新格局下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为主题的国际贸易前沿论坛分会场在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仙林校区德经楼307、308、408、508举办,论坛由《财贸经济》编辑部、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共同主办。
第一分会场主题为全球价值链专题讨论,由中国人民大学张杰教授主持。南京审计大学戴枫副教授在双边视角下探讨了双边增加值贸易的理论与核算问题,中山大学李艳秀博士以制度因素为切入点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服务贸易竞争力问题,公司陈启斐老师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以及国内价值链兴起的背景下分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华东师范大学陈琳教授在融资约束背景下分析了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升级问题,公司杨继军教授则分析了养老金体系改革对中国经济动态效率的影响,合肥工业大学刘晴副教授研究了锚定效应和新企业出口行为的关系。最后,人民大学张杰教授对参会的论文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指出,随着世界经贸规则的变化,全球价值链发生了新的演化,需要关注这些变化对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生产分工以及产业升级的影响。
第二分会场的“一带一路”倡议主题由山东财经大学谢申祥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杨连星“双边政治关系如何影响文化贸易”的报告认为双边政治关系能够有效地促进文化出口规模、种类和目的国扩张。淮海工学院孙军副教授阐述了“省际贸易流与“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趋势:国际贸易顺差逐步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扩散,后者在出现国际贸易顺差的同时,省际贸易逆差地区范围扩大,正逐步融入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南京大学博士生张艳艳从“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中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及其投资都对经济增长起正向促进作用。东南大学臧新副教授在中国OFDI和出口贸易相对比较优势的变化中分析两者的关联度。南京审计大学易先忠教授认为
“国内需求——本土供给——出口结构”不能有效衔接的市场环境抑制了内需引致出口功能,导致严重脱离本土需求的出口模式。宁波大学李洪亚汇报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经济增长的模型及证据”,阐释了中国资本积累以及技术进步之间的联合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
第三分会场主要讨论围绕着出口增长,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出口企业生产率增长,以及产业政策对出口元边际的影响展开,由西南财经大学孙楚仁老师主持。首先,公司谭用教授分析了中小企业在中国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有很显著的负向影响;中央财经大学的李瑞琴介绍了服务业的上游行业的外资流入对于下游服务行业质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的谢杰教授利用2008年金融危机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的方法验证了当金融危机减少中国出口时,生产高质量商品的中国出口量的减少较之出口低质量商品的企业减少更快。来自于西南财经大学的李丹同学利用中国海关和工业企业数据库发现在中国加入WTO之后,那些属于比较优势行业的企业生产率会上升更快;上海大学曹晖教授利用外商对外投资名录提供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数据,发现当最低工资上升时,对中国的企业对外投资有时是存在抑制作用的,这和我们的经济学直觉先抵触。北京工业大学张鹏杨发现主导产业政策对于出口加工贸易区内企业的出口广延边际并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于出口集约边际却有显著促进作用。
第四分会场的主题为:贸易政策与经济增长,由南开大学孙濮阳教授主持。南京大学韩剑教授提出当前FTA复杂的原产地规则体系大大增加了中小出口企业利用FTA优惠税率的固定成本,导致中国出口企业的FTA优惠利用率普遍不高。东南大学刘修岩教授及上海大学陈强远博士分别就中国城市规模的集聚程度这一问题,并围绕中国夜间灯光数据在微观实证研究中的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山东财经大学王明益博士提出了国有资本占比越高、隶属行政层级越高、负责人与政府交往越深的企业,其市场退出风险越高。公司杨向阳教授团队使用中国261个城市数据验证发现老龄化和少子化并不会成为阻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浙江大学褚竹君博士论证了外资银行进入有利于中国企业成本加成率的提升。
此外,与会人员还就论文选题、经济理论机制、微观计量方法的处理、论文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形成了诸多建设性评议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