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宣传工作动态
社科基金成果专刊
第3期
创新提升江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摘要:近年来,江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取得了快速发展,如集聚水平逐步提升、规模经济初显效应、产业发展持续优化和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等,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如个体发展差异显著,产业同构现象严重;高端人才十分匮乏,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产业创新缺乏活力,运营管理粗放低效等。为此,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夯实微观基础;要以人才创新为动力,打造智力高地;要以产业创新为方向,构建比较优势;要以制度创新为依托,改善发展环境。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张春法教授承担的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调查研究江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态势,分析我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竞争力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江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1.集聚水平逐步提升。自2007年我省确定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迄今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由当初的47个增加到113个,涵盖科技创业园、现代物流园、软件产业园、创意产业园、中央商务区、产品交易市场等领域,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以南京市为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投资和税收占全市服务业总量的比重已分别达到10.9%和23.5%。
2.规模经济初显效应。据统计,2013年,我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9949亿元,共有入区企业69300多家,吸纳就业人数105多万人,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211.3%、215%和58.37%。集聚区经济总量、企业实力和吸纳就业能力快速提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初步显现。
3.产业发展持续优化。我省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各类集聚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主业突出与产业优化。据统计,2013年,我省集聚区内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占比均在80%以上,其中科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全省科技服务和软件总收入的40%左右。
4.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我省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尤其是近两年来,更是突出重点。如,2012年启动了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当年即完成投资1274亿元;2013年重点推进了150个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新增投资1310亿元;制定并实施了《江苏省服务企业创新百企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努力为服务业发展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当前江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体发展差异显著,产业同构现象严重。由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目前我省各类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差异化程度比较大。据统计,2013年,常熟服装城和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150.76亿元和1003.8亿元,两者之和占省级集聚区营业收入总和之比高达22.66%;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绝大部分集聚区体量规模有限,规模经济优势并不明显。与此同时,在国家大政方针的影响下,各地区为抢抓发展机遇或紧跟发展潮流,出台了相类似的产业政策,这就直接引致了产业同构现象,主要表现在:在省际之间,据研究表明,目前江苏与浙江的相似系数高达0.97,结构趋同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我省服务业集聚区吸纳优质资源的能力;在省内,许多集聚区也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与重复建设等问题,这不仅使集聚区自身发展面临较大风险,还严重影响了全省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2.高端人才十分匮乏,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江苏虽然是人才和科教大省,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高校,但在现代服务业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的培养和供给方面还十分匮乏。这主要体现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物流技术、服务外包、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领域的招才引智相对迟缓,不能适应集聚区快速发展对服务能力和手段、经销方式和策略等的更高要求。高层次人才的匮乏与缺失也直接导致作为创新主体的大部分服务业企业,技术含量低、研发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以及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等弊病。
3.产业创新缺乏活力,运营管理粗放低效。据调查,目前我省绝大多数服务业集聚区产业链不完整,上下游产业发展缺乏协作性,产业集群优势以及创新活力难以充分发挥。这主要体现在我省大部分服务业集聚区处于产业链低端,层级不高,技术创新困难。例如,常熟服装城2013年营业收入虽已超过1150亿元,且多年位居全国同类市场首位,但在研发、创意、设计等高端产业链方面并无优势,很多产品只是代工或者贴牌,还主要依存于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据调查发现,目前我省多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管理体制上仍具有较为浓厚的行政色彩,许多集聚区不仅被赋予一定的行政级别,而且还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这使得许多集聚区管理手段简单粗放,运行机制缺乏活力,也使集聚区内的诸多企业缺乏创新动能。
三、提升江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夯实微观基础。加快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于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此,一方面要深度实施江苏服务业创新百企示范工程,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品牌创新,推进创新示范企业和新兴服务业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全面提升微观市场主体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研发投入,努力形成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并藉此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和产业技术供给率以及技术进步贡献率,力争在五到十年内,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推进一批富含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并能注重应用技术研发和先进技术应用的大型项目,以此推动我省服务业集聚区在人才、技术和资本、市场等方面形成有效对接,进而促进更多的技术成果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以人才创新为动力,打造智力高地。我省具有优良的科教和人才资源,这对于发展和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一方面要引导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对接企业技术需求,加快形成以项目为纽带,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为内涵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扩大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的渠道,努力把我省的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尤其是要强化高层次人才智力的支撑作用,通过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引培工程,继续推进境内外现代服务业培训计划、现代服务业双创团队引进计划、服务业科技企业家培育计划等,吸引更多海内外高端人才能够带项目、带技术、带团队入驻我省服务业集聚区,以智力高地建设带动产业高地和创新高地建设。
3.以产业创新为方向,构建比较优势。我省具有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良好基础,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省更应该通过创新将此优势做实做强。为此,一是要坚持生产性服务业率先发展的思路,对省内各类集聚区实行分类指导和错位发展,坚持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化发展之路,并以此为基础,加快推进企业和产品向高端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努力打造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优质产业集群;二是要支持各类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建设一批集研发设计、科技创新、展示交易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以此提升集聚区的要素资源吸附、产业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集聚区全面发展;三是要积极引导集聚区围绕主导产业有的放矢地进行招商引资和整合资源,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龙头旗舰企业和基地型项目,以此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的步伐;四是要以服务业国际化加速发展为契机,通过引进高端外商投资企业、主动融入全球分工网络与积极汲取外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提升我省服务业集聚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
4.以制度创新为依托,改善发展环境。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核心议题,也是提升我省服务业集聚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此,一方面要着重理顺政府、企业和市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制度创新,努力改善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环境。对此,一是要以实施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深入探索“一区一策”管理模式,大胆鼓励先行先试;二是要加快落实服务业投资体制改革,通过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激发服务业集聚区自我发展、自我强化的内生动力;三是要建立和完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评价与监测系统,优化政策效果,规避市场失灵。另一方面,还要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加快包括商业模式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管理创新在内的组织创新,通过优化组织模式和流程再造,合理引导要素集聚,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和集聚区影响力。(省社科规划办公室供稿)
本期送: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领导同志
中宣部全国社科规划办公室、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社科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省有关厅局及高校、各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
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省直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负责同志
本部各部领导、各处室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研究室编 共印200份 苏简字1003号